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接受和享乐,而是来自爱他人的过程。
控制住自己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的手,孩子才能走入真实的世界,体谅父母的艰辛。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则视频:
一场大雨后,重庆某学校的门口积了不少水,来往的行人都走得格外艰难。
这时,两位来接孩子的妈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其中一位男孩妈妈二话不说,蹲下身体,将儿子背了起来,只见她一只手撑着伞,另一只手勉强托着儿子的屁股。
宁愿自己浑身湿透,也不让儿子的鞋袜沾到一点水。
而另一位女孩的妈妈呢?
她先是试探着向前走了一步,了解了积水的深度后,牵起了女儿的小手。
就这样,母女俩手牵着手,一同小心地趟了过去。
在这个视频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令人心里五味杂陈的小细节:
当男孩妈妈蹲下后,男孩没有任何犹豫,就熟练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就像以前曾做过无数次那样。
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在看到生活中很多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后,痛心地说:
“你最悲惨的不是累着了自己,而是惯出来逆子这颗心。”
有些父母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养大,一直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最后却变成了白眼狼。
也许从一开始,父母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却将孩子捧成“小皇帝”的那一刻就错了。
被溺爱的孩子
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痛苦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中分享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个男孩,是家里的独子。
他的父亲在很远的地方上班,母亲则是位全职主妇。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以至于他没有丝毫的自理能力。
后来,男孩入伍当兵,但在整理内务和训练活动方面却常常不达标,大家发现,他甚至连被子都不会叠。
男孩做得不好,还不允许别人说,谁批评他,他就记恨谁。
有一回,男孩因站岗动作不规范,被新来的、还小他一岁的副班长批评了几句。
当天午休时,男孩就持刀冲向副班长的床铺,疯了似的捅了对方一刀又一刀,一直连捅了56刀,最终,副班长因重伤身亡。
拘留所里,这个已经二十多岁的大男孩哭得像个孩子,他对着李玫瑾教授说:
“我真的很痛苦,我想回家,我想我妈……”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溺爱就像一把涂满麻醉药的锯子,对孩子进行无痛截肢。
一旦他走出了父母的保护伞,真实世界中的一缕微风都足以将他吹垮。
还记得“天下第一懒人”杨锁吗?
他从小聪明伶俐、长相清秀,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能将独子永远留在身边,专门给他起名为“杨锁”。
杨锁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却从来不舍得他干农活。
久而久之,他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后,无所事事的杨锁便整日躺在家里,懒得打工,甚至懒得做饭。
就这样,一个智商在线、四肢健全的小伙子,在母亲去世五年后,被活活饿死在了自己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