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学了,小明每次放学后就喜欢拉着爷爷嚷嚷着喝甜饮料,面对宝贝孙子的要求,爷爷每次都是爽快答应。这天,小明告诉爷爷体检又胖了10斤,这一次,望着琳琅满目的饮品塞满的冰柜,再看向胖出小肚子的孙子,爷爷犹豫了:甜饮料到底健康吗?
近来,新加坡对饮料的健康分级制度在国内互联网传播,引发网友热议,带着爷爷的疑惑,跟着小艾去一探究竟吧。
一、新加坡饮料分级
糖尿病一直是新加坡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不断上升。数据显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数预计将达到100万,几乎是新加坡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而为了有效遏制糖尿病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12月30日发布了《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将新加坡零售市场上的预包装饮料根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的高低分为A、B、C、D四个级别。
如每100毫升的饮料中有超过5克糖分和1.2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属于C级,10克以上糖分和2.8克以上饱和脂肪则是D级。
其中,A级的饮品最健康;B级的饮品较为健康,厂家可自愿标注;C级饮料不健康;D级饮料最不健康,厂家必须标注,且禁止进行广告宣传。
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含糖可乐、北冰洋汽水、康师傅冰糖雪梨,按其标准,都属D级;旺仔牛奶、星巴克卡布奇诺则是C级。
二、过度摄入甜饮料,危害比你想的还大
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他们发现:在1990年-2019年的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可见,甜饮料摄入过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研究数据,我国因喝甜饮料过多造成的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越来越大,仅2017年,就有12523例的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沈胜强表示,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可能会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当人体摄入过多糖分时,血糖往往会急剧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糖摄入可能导致胰岛功能下降,从而极易患上Ⅱ型糖尿病。
更严重的是,《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与癌症风险增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该研究涉及约10.1万名法国成年人(其中21%为男性,79%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2岁。参与者完成了至少两份详细的膳食问卷,以评估他们对3300种不同食物和饮料的摄入情况,并接受了长达9年(2009-2018年)的随访。
通过统计和分析参与者每日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的摄入量,以及随访期间的癌症诊断报告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增加100毫升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18%相关,而乳腺癌风险则增加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