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在金融政策及格局部署等方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两字之差,体现的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会议首次提出加强建设“金融强国”。过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每5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第一届会议召开以来至今共召开5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3天。由于经济周期的缘故,5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通常经济环境和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历次会议都会着眼于金融深化改革、控制风险、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等,但主线有所不同。
此次在大众关心的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实际上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指出了短中长期的目标和路径。
从短期看,防范风险仍是当前要务。房地产和金融的关系一向非常复杂,全球历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都占据了重要位置。会议将两者统一起来看,强调加强风险防范,对于房企的中短期债务重组、保交楼与政策放松、化解相关风险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更好地保障在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基础上,托举房地产转型过渡。
从中期看,加强监管、梳理秩序是重头戏。会议强调金融监管和治理比较薄弱,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从目前看,房地产行业与金融系统的整个产业链交织交叠,其中产生的腐败也往往牵涉巨大。未来加强全面监管势必能够为地产行业所涉金融链条的关系正常化提供更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必须优化营商环境,“一视同仁”的融资标准要求显然是 “两个毫不动摇”在房地产行业的践行。这些举措能够给广大民营房地产企业更多信心,让治理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前进。
从长期看,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趋势性的转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或将逐渐走向“市场+保障”的双轨制。包括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三大工程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点突破方向,也是未来金融支持房地产的主要领域。这也意味着,住宅单一开发模式将向提供产业支撑、多元公共服务过渡。